從制瓷藝術的角度,如果說汝窯器物以其釉色的美麗動人使人流連傾倒的話,宋代青瓷器皿中的哥窯瓷器,則以周身冰裂、變化萬千的另一面目——瓷釉的裂紋美而別開生面。
哥窯,名列宋代五大名窯,以紋片著稱,明代《格古要論》中有這樣的描述:“哥窯紋取冰裂、鱔血為上,梅花片墨紋次之。細碎紋,紋之下也?!碧貏e是釉面那種層層疊疊、千奇百態(tài)的開片紋飾,不但開創(chuàng)了我國陶瓷史上審美的新情趣,而且確有“巧如范金,清比琢玉”之感,在宋代五大名窯中首屈一指。
前人論宋代五大名窯:雨過天青話汝窯,如冰似玉品官窯,金絲鐵線論哥窯,夕陽紫翠賞鈞窯,潔白無瑕鑒定窯。其中“金絲鐵線”正是哥窯器物***的特征。一道道縱橫交錯,仿佛乍暖還寒時節(jié)河湖之上開裂的冰面,裂紋的開合,天然取之,讓人產(chǎn)生無盡的遐想。因為這樣的裂紋,這種瓷器成為中國陶瓷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。
哥窯,尤其是南宋哥窯,其紫口鐵足、金絲鐵線、薄胎厚釉、溫潤的釉色、俊雅的造型,是其最直觀明了的藝術特征。結合薄胎厚釉的工藝特點,用自然紋片作為裝飾的特殊手段,是哥窯藝術典雅之美和古樸風格的根本所在。
“金絲鐵線”是指哥窯瓷釉面上的開片紋樣,這些不規(guī)則的開裂線條,自如流暢地在水一般的青釉上來回地穿插,大小,疏密的塊面變化隨著瓷器形體的起伏,相互分割的線條所產(chǎn)生抑揚頓挫的美妙韻律,給器物增添了無限光彩和生機。
開片本是指瓷器在燒制過程中因為意外導致的釉面自然開裂現(xiàn)象,但是被古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(guī)律并且加以利用,就形成了各式各樣獨特的紋路,有著獨特的“瑕疵美”。而哥窯,更是將這種美做到了***。
哥窯瓷所燒出來的紋樣,有如漁網(wǎng)一樣規(guī)律散布的“網(wǎng)形紋”,有猶如冰面裂開一般的“冰裂紋”,有細細密密,遠看如霧一般的“魚子紋”,還有下部如枝上如花的“梅花紋”。
“芝為華彩玉為肌,火氣全無古氣披,恰是白描吳道子,觀音妙相手中持?!?/p>
這是清代乾隆帝夸獎哥窯的一首詩。在他贊美瓷器的近兩百首詩中,描寫哥窯的就近二十首。,其中《粉青葵瓣口盤》一詩中曰:“色暗紋彰質(zhì)未經(jīng),哥窯因此得稱名?!绷硪皇住镀貢ぜ庛憽焚澋溃骸皡才_澄泥鄴官瓦,未若哥窯古而雅。綠如春波停不瀉,以石為之出其下?!?/p>
傳世哥窯瓷器造型有碗、盤、碟、洗、瓶、魚耳爐、罐等。燒制時大多采用墊燒工藝,個別用支釘支燒。胎色有黑灰、深灰、淺灰、土黃等,胎質(zhì)有瓷胎和砂胎兩種。胎呈黑灰、深灰有紫口鐵足的現(xiàn)象,淺灰、土黃的沒有紫口鐵足。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,釉色以灰青為主,也有砂米黃、淺灰青、米黃色等。
釉面均有紋片,有大小紋片相結合,有紋片非常細小的魚子紋,有大紋片呈黑色,小紋片呈黃色的全絲鐵線,有的紋片僅為一色。紋片按顏色來區(qū)分,有鱔血、金絲鐵線,有淺黃魚子紋等。按開片的形狀來區(qū)分有網(wǎng)形紋、梅花紋、百圾碎、魚子紋等。
哥窯瓷器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對后世產(chǎn)生深遠影響,明、清至今,一直被視作名瓷而進行仿燒。從傳世和考古發(fā)掘獲得的實物看,景德鎮(zhèn)御器(窯)廠在明代宣德年間已成功仿燒哥窯瓷器,清代雍正、乾隆時期達到興盛。一些地方窯受哥窯瓷器影響,也曾結合當?shù)貙嶋H燒造出頗具地方特色的開片釉產(chǎn)品,如江蘇宜興窯、廣東石灣窯、福建漳州窯等。
明、清兩代仿哥窯(釉)瓷器,一般著重仿釉色和開片裝飾,造型既有簋式爐、貫耳瓶、八方杯、葵花式洗等仿哥窯產(chǎn)品者,也有當時流行的各種式樣,如筆山、水丞、象棋等文房用品,以及花觚、葫蘆瓶、杏圓瓶、琮式瓶等陳設器。
YIFINI碎裂紋:盡顯古樸冰裂之美
冰裂之紋,本是意外所得
如花般綻放的開片瓷器
就是上天賜予人們最完美的藝術
在2020年的春季,YIFINI團隊以哥窯瓷器完美的冰裂紋路為靈感,設計出既富有古典韻味,又清新雅致的碎裂紋花布,它將帶我們品味“佳作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”的獨特意趣,領略中華瓷器美學中的***。